单位不申报工伤将承担什么后果
单位不申报工伤将承担的后果主要包含:
1.从行政责任角度来看: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有权责令单位限时改正。
若单位逾期未改正,将面临应缴工伤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其直接负责的主管职员和其他直接责任职员也将被处以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这一规定旨在通过行政处罚来促进单位履行申报工伤的义务。
2.从民事责任角度来看:
单位不申报工伤将直接影响职员合法权益的准时保障,工伤职工在没办法获得单位支持的状况下,可以自行申报工伤。
一旦被认定为工伤,因单位未申报而致使职工未能准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有关成本可能需要单位自行承担,包含但不限于治疗工伤的医疗成本、康复成本、住院伙食补助费等。
若因未准时申报工伤导致职工伤残等级加重等损害职工权益的状况,单位还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单位不帮忙工伤认定如何解决?
当单位不帮忙认定工伤时,职工不需要过分担心,由于仍有渠道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职工可以自行申请工伤认定,详细步骤如下:
1.筹备必要的申请材料。这包含:
工伤认定申请表,该表需要如实填写职工的基本信息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址、缘由等内容;
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含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如劳动合同、薪资发放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
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别书)。
2.根据规定的步骤进行申请。职工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别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区域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在收到申请后的15日内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并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对于事实了解、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会在15日内作出决定)。
因此,单位不帮助认定工伤并不影响职工维护自己权益,职工仅需根据规定步骤自行申请工伤认定即可。
单位和个人报工伤有什么不同?
找法网提醒你,单位和个人在申报工伤时存在以下主要不同:
1.在申报时间方面:
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别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状况可适合延长。
个人则可以在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状况下,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别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提出申请。
2.在申报材料筹备方面:
单位因为对职员状况较为知道,可能更容易获得和整理有关材料,如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
个人在申报时,除去常规材料外,可能还需要额外提供证明是在工作过程中受伤的有关证据,好似事的证人证言等,材料筹备困难程度相对较大。
3.在责任承担方面:
单位有义务为职员申报工伤,这是其履行社会责任和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体现。假如单位积极申报并配合后续工作,或有助于职员顺利获得工伤赔偿等权益。
个人申报则多是在单位未履行申报义务时的一种自我救济渠道,职工自行申报工伤后,如认定为工伤,单位仍需承担相应的工伤赔偿责任。